有學員來門診打瘦瘦針,卻沒有好好調整生活習慣,結果身體很快就適應了瘦瘦針,減肥卻卡關。其實,這可能和自己身體製造的「腸泌素」不夠有關係。
「腸泌素」(GLP-1)是腸道分泌的天然瘦身荷爾蒙,能延長飽足感3小時、控制血糖不飆升、減少脂肪吸收。許多人因高壓作息、精緻飲食和久坐生活,造成體內的「腸泌素」分泌不足,就像給腸道裡的員工減薪又加班,它們就罷工了。
想要喚醒體內「瘦瘦力」,其實很簡單。做對以下3件事,就可以讓身體自然產生腸泌素、維持腸泌素濃度。
第1招:吃對食物腸泌素自然來
1.高纖食物
多吃全穀類、豆類、蔬果等高纖食物,它們不易被小腸吸收,會進入大腸並被腸道菌群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這些SCFAs能刺激GLP-1的釋放,幫你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
1項試驗針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為期6週補充丁酸鹽與菊粉(屬於可發酵纖維),6週後,餐後GLP-1水準顯著提升約22%。因此,沒吃夠蔬菜的話,補充纖維粉也有用。
2.發酵食物
優格、味噌、酸菜等發酵食品,除了含有益生菌,也富含發酵產物,在腸道內能代謝產生SCFAs,進一步活化GLP-1的釋放。
3.高蛋白食物
豆類、瘦肉、魚、蛋、大豆製品等高蛋白食物,是腸泌素的強力刺激因子,能使GLP-1和GIP顯著上升達到40%。
研究顯示,高蛋白早餐後2小時內GLP-1分泌上升幅度最高,且伴隨較強的飽足感。在2小時內,高蛋白組的GLP-1曲線面積與峰值比高碳水組大約高出25~40%。
(高纖食物提高體內腸泌素濃度,研究發現哪種食物最有效?該怎麼吃?請看燕麥是「吃的瘦瘦針」?科學證實能助減重,專家揭正確吃法,穩血糖又瘦身)

第2招:規律運動提高腸泌素濃度
1.15分鐘高效運動
提升腸泌素最好的運動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在短時間內交替進行劇烈運動與休息的模式,能急性提升GLP-1,並且降低飢餓素。研究發現,相較於中等強度持續訓練,HIIT在運動後可使GLP-1濃度提升30~50%,有效抑制飢餓感,超級適合忙碌的台灣人。
2.有氧運動
快走、慢跑、游泳、單車等有氧運動,不只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對腸泌素也有正面效益。習慣每天進行約3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的男性,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的GLP-1反應較久坐者增強。
3.阻力訓練
重量訓練、肌力訓練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間接改善血糖調控,並維持健康的荷爾蒙平衡。
在家如何執行「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有哪些細節要注意?立即閱讀〈TABATA 注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練〉。

第3招:維持生活好習慣,腸泌素不搗亂
- 睡眠充足: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時GLP-1濃度會下降,導致白天更容易飢餓、血糖調控能力降低。實驗讓受試者連續3晚只睡4小時,結果第4天下午測得的GLP-1顯著降低,某些時段約降低了20~25%(約3~4pmol/L之差)。
- 紓壓:慢性壓力會干擾腸道激素的正常分泌,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容易出現暴飲暴食,會造成腸泌素訊號進一步失衡。因此,適當從事自己喜愛的休閒活動,可達到紓壓的效果,進而有效控制腸泌素分泌。
腸泌素是調控血糖與食慾的重要荷爾蒙,透過適當的飲食、規律運動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有助於自然提升腸泌素分泌及維持其濃度。祝大家「腸」保健康,找回你的「瘦」護神!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