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候環境變化劇烈,突如其來一陣天搖地動,或是午後一場狂雷暴雨……,造成災害,也令人心神不安、覺得特別煩躁。
「這陣子有不少人抱怨睡眠變得很差,沒什麼食慾,」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龔彥綸觀察,從4月初花蓮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以來,餘震頻仍,在花蓮,搖晃感覺幾乎已成日常,感覺到焦慮、恐慌、失眠、自律神經失調,或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特別多。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大多發生在戰爭、天災或交通事故等重大事件後,通常患者會出現焦慮、害怕及恐懼等情緒反應,並伴隨失眠、呼吸不順、口乾、胸悶、頭痛、心悸等生理狀況,這些反應會持續超過1個月或更長時間。有些人受到情緒影響,無法集中精神且不願跟人互動,或者頻做惡夢、夜夜失眠。
此外,也有人抱怨眩暈,「整天覺得地在晃,站也站不穩」,或是覺得胸悶、心跳快速、心情鬱悶。「心理因素會影響身體反應,」花蓮縣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漢華中醫診所院長黃珮茹說,像慢性病、三高症或心臟病患者,原本身體修復機能就差,再加上情緒劇變,可能會使病情病況加重。
「睡不好是最常見的,」黃珮茹分析,以中醫來說,肝系統負責全身的氣機與氣血循環功能,並非單指西醫的「肝臟」,還包括了自律神經系統;而重大事件發生,經常會阻礙肝系統循環,造成肝功能失調、肝氣鬱結。一旦肝系統出問題,像「肝鬱化火」,就會造成血壓上升、頭痛、食慾不振及胃脹氣,嚴重影響生活。
她感嘆,地震後花蓮的觀光業受到很大衝擊,以前人來人往的名店生意蕭條,像某知名便當店老闆娘來看診,頻頻嘆氣,因為生意實在太差,她心情鬱悶以致消化吸收不好,已經連續好幾週吃不下也睡不好。
如何解除焦慮,找回一夜好眠?中醫師分享好方法。
2款茶助養肝調頻,改善焦慮失眠
如同受傷的大地需要時間喘息修復,受傷的肝系統也需要被溫柔對待。
- 適當補充養肝舒眠茶飲:要解決情緒導致的睡眠障礙,黃珮茹說,「平肝、疏肝、緩肝」是很常用的方法,譬如可針對個人體質,使用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湯等,來平肝泄火、疏肝理氣,加強全身氣血暢通及消化吸收功能;緩肝則是指吃些甘味食物如紅棗、龍眼乾等,像是紅棗龍眼乾茶,可以緩和肝氣。
- 練習38呼吸法,靜心安神:調整個人頻率、穩定心神,與自然環境相連結對應,就不會有心神擾動的狀況。所謂「驚則氣亂,恐則氣下。」龔彥綸認為,驚恐會讓身體的氣機紊亂,當外在環境愈是緊張焦慮,愈要把「心」處理好,讓心靜下來。
材料:浮小麥10克、紅棗2顆(約5克)、甘草5克、水500~600cc
做法:將以上所有材料加入清水中,以小火煮10分鐘即可。
作用:穩定心氣,容易脹氣者,紅棗份量可減少。
來源:龔彥綸醫師
材料:紅棗10顆、甘草2~3片、龍眼乾10顆
做法:將以上材料加入500~800cc清水,以小火煮5~10分鐘即可。
作用:具寧心安神效果,且甘味能緩肝效果,若去除紅棗核再煮,可緩解焦躁。
來源:黃珮茹醫師
「憂愁過去、未來沒有用,因為這些並不是當下,」龔彥綸建議,應該把心思聚焦「當下」,也就是眼前可以掌握的事情,像他每次回家就會跟家人擁抱,覺得滿心歡喜與感恩。他平時經常練習呼吸或靜坐,把氣收回體內,他也分享個人的38呼吸法,是隨時可做、簡單好用的靜心練習。
方法是專注觀察呼吸,吸氣3秒,吐氣8秒,吐氣愈長愈好,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放鬆紓壓效果。或是利用鼻子吸氣、吐氣的腹式呼吸法,將意念完全專注在腹部丹田的位置,可以將氣和收凝聚,龔彥綸說,以道家說法,氣沉得愈低,愈容易讓神凝聚。
另外,平時可以多按壓內關穴、神門穴,達到靜心安神效果。

或者,把心安放在信仰裡,像黃珮茹是虔誠基督徒,讀念經文、禱告則是她靜心安神的方法,擔憂的事就交給上帝。就如同文學家及畫家豐子愷說:「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轉個念頭、換條路走,當下的困頓或難處,終會豁然開朗。
養心助眠2穴位
常覺得煩躁不安、喘不過氣、難以入眠?可輕輕按壓以下穴位,紓緩緊繃神經。若不舒服狀況重複出現,建議就醫診治。

- 內關穴:可改善胸悶,促進呼吸及血液循環,經常按壓有助開胸理氣、消除腸胃脹氣、寧心安神效果。
- 如何找: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內側,三指併攏的食指位置處,就是內關穴。
- 神門穴:可使心神安定、幫助睡眠。
- 如何找:從小指與無名指中間,向下延伸到手腕橫紋的交接點,可摸到一條筋,筋內側凹陷處,即為「神門穴」。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留言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ME5TW/
◆ME5實體門市◆
店家資訊:https://reurl.cc/QEqzE0
轉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90478?from=cop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