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脫落是什麼?常見原因一次了解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BPPV)俗稱「耳石脫落」,是常見的前庭疾病,通常好發於50~60歲以上中年人,又以女性居多。不過,耳石究竟是什麼?
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衛教資料的說明,耳石其實是一顆顆細小的鈣化結晶,平常附著在前庭的平衡神經結構上,負責控制平衡,幫助身體維持穩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楊宗翰指出,耳石脫落造成的頭暈通常是由特定的頭部動作所誘發,比如轉頭、抬頭或左右移動。當耳石因失去平衡而鬆脫、掉進半規管中漂浮,就會影響平衡,引起短暫的頭暈目眩,這就是所謂的「耳石脫落」。
根據高雄榮總耳鼻喉科頭頸部暈眩特別門診、彰化基督教醫院遠距健康諮詢中心,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葉大偉的衛教文章,可能造成耳石脫落的常見原因如下:
- 內耳退化:隨著年紀增長,內耳結構也會逐漸退化,讓耳石容易鬆動脫落。
- 頭部外傷:最常見的耳石脫落原因就是頭部曾有外傷或遭到撞擊。
- 前庭動脈阻塞:前庭動脈阻塞會造成內耳缺血、缺氧,損害平衡器官,進而導致耳石脫落。
- 內耳感染、前庭神經炎:內耳感染或病毒性前庭神經炎,可能會讓前庭受損,導致耳石脫落。
- 鈣離子失衡:當體內鈣離子濃度失衡,如缺鈣、骨質疏鬆等,會使耳石結構不穩固,增加脫落可能,較常見於更年期婦女、骨質疏鬆患者,或長期缺鈣者。
- 噪音傷害:高分貝噪音可能增加耳石脫落風險。
- 服用特定藥物:長期或過量服用抗生素、抗癌藥、阿斯匹靈可能引起神經中毒反應,引發耳石脫落。
- 耳科手術傷及球囊:耳科手術若不慎傷及內耳的球囊,可能破壞耳石附著結構,造成耳石脫落。
耳鳴、頭暈,有可能是被新冠病毒攻擊?立即閱讀〈頭一動就天旋地轉?醫提醒:夏天也會眩暈,還可能與新冠有關〉
耳石脫落症狀與自我判斷方法
當耳石脫落發作時,許多人容易誤以為是低血壓、貧血或中風。其實,耳石脫落發作時,會出現幾項明確的症狀。
耳石脫落症狀有哪些?
感受到天旋地轉是耳石脫落的典型症狀。葉大偉指出,耳石脫落發作時,下列5項症狀都可能發生:
- 頭部轉到特定位置,才會眩暈:頭部轉到特定角度、朝某一側躺下時才會頭暈目眩,但轉頭或改變姿勢、位置就會消失。
- 時間短暫:每次耳石脫落發作,眩暈時間通常不會超過30秒。
- 噁心想吐:耳石脫落導致的自律神經症狀。
- 冒冷汗:耳石脫落導致的自律神經症狀。
- 眼振現象:身體平衡系統異常時,會出現眼球快速擺動的現象。另外,耳石脫落病患如果垂著頭,眼睛會順時鐘迴轉眼振,快速坐起來時, 眼振方向則會變成逆時鐘,這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特徵。
不過,楊宗翰說明,耳石脫落通常不會影響聽力,也不會危及生命,除了產生不適感,對身體並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哪些中醫按摩穴位能有效緩解眩暈?立即閱讀〈中醫治眩暈:依4體質調理,分門別類找回身體平衡〉
如何區分耳石脫落與其他眩暈?
許多情況都可能引發眩暈,了解耳石脫落的症狀與判斷重點,能幫助釐清眩暈的真正原因。耳石脫落、前庭神經炎及梅尼爾氏症,都會導致病患眩暈不適,這3種疾病的好發原因、特徵存在著哪些差異?平時該如何保養?可參考以下表格。
耳石脫落 | 前庭神經炎 | 梅尼爾氏症 | |
致病機轉 | 當耳石因內耳退化、外傷等原因脫落進入半規管,影響到內淋巴液流動,就會因頭部姿勢改變而出現短暫但明顯的眩暈。 | 支配內耳的前庭神經受病毒感染發炎,引起嚴重的眩暈、不平衡感。 | 當內耳淋巴液過度分泌或排泄受阻,會造成內耳淋巴水腫(內耳積水),出現眩暈、耳鳴、聽力受損等表現。 |
眩暈持續時間及頻率 | 通常不超過30秒、1分鐘。 | 眩暈持續數天,失衡感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 持續數小時,可能幾個星期、幾個月後又復發。 |
症狀 | 眩暈、噁心想吐、冒冷汗、眼振現象。 | 強烈眩暈,即使平躺不動都會暈、水平性向左或向右眼振,通常不會耳鳴、意識清醒。 | 眩暈、耳鳴、聽力障礙,伴隨耳內悶脹感。 |
好發年齡 | 各年齡都可能發生,退化導致的耳石脫落,好發於50歲以上 | 20~50歲 | 20~40歲 |
病因 | 內耳退化;頭部外傷;前庭動脈阻塞;內耳感染、前庭神經炎;鈣離子失衡等。 | 近1~3週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感冒病史。 | 遺傳基因;內耳構造先天異常;腦部外傷、病毒感染或過敏;自體免疫異;身心疾病;新陳代謝受到甲狀腺功能不良、糖尿病、梅毒影響而引發。 |
治療方法 | 耳石復位術 | 通常半年內會痊癒。 |
抗組織胺、鎮靜劑、類固醇:止暈、減少內耳發炎反應。 利尿劑:幫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降低內淋巴壓力。 內淋巴囊減壓手術:若服藥無效,可透過手術穩定內耳環境,降低發作頻率。 |
是否導致聽力受損、聽力惡化 | 否 | 通常不會(若出現聽力障礙,可能是發炎導致) | 是 |
是否會復發 | 是 | 否 | 是 |
資料來源 /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彰化基督教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葉大偉・整理 / 趙俐雯 |
另外,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蕭安穗在衛教文章中指出,內耳病變所引發的眩暈症,如:梅尼爾氏病、前庭神經炎都算是末梢性的眩暈症,通常只要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休息及訓練,即可控制。
梅尼爾氏症高風險族群有哪些?立即閱讀〈梅尼爾氏症症狀耳鳴暈眩,治療會好嗎?飲食改善一次看〉
耳石脫落多久會好?
若耳石脫落症狀相對輕微,並無造成太多生活困擾,其實不求診也能恢復。葉大偉表示,即使不治療耳石脫落, 飄浮在內淋巴液的耳石也會在3~6個月內自行溶解。
耳石脫落有後遺症嗎?會傷害聽力嗎?
不少民眾擔心耳石脫落發作會造成後遺症,但其實不用過於擔心。耳石脫落雖然會造成不舒服,但並不會有後遺症,也不會損害聽力。
根據高雄榮總耳鼻喉科頭頸部暈眩特別門診的衛教文章,截至目前為止,研究結果指出,耳石脫落並未被證實會導致聽力滅退、腦中風、腦腫瘤,更不會被心理疾患或藥物過量所誘發。
不過,耳石脫落有復發可能,因此改善生活習慣仍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頻率。
耳石脫落會自己好嗎?什麼情況下要盡快就醫?
耳石脫落症狀不嚴重,有機會自行復原。彰化基督教醫院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陳姵琪表示,耳石脫落即使不治療也可能在6個月內復位,或被人體自行吸收而痊癒,但過程中可能持續會有噁心、眩暈等不適症狀。
此外,如果發現耳石脫落導致頭暈發作頻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狀態,甚至合併其他症狀如視力模糊、意識不清,則建議盡快就醫。
眩暈、頭暈、平衡感差該怎麼分?立即閱讀〈頭暈原因有哪些?頭暈想吐2穴道緩解,9症狀應就醫〉
耳石脫落該看哪一科?
耳石脫落時,建議先掛耳鼻喉科,由醫師透過「頭位改變檢查」,來釐清究竟是否為耳石脫落問題,確認無誤後再以「耳石復位法」進行治療。
不過,若症狀不典型或合併其他神經異常症狀,如手麻、說話不清、走路不穩等,則可能會需要轉診至神經內科,進一步排除腦中風或其他中樞性眩暈原因。
不確定頭暈原因,該掛哪一科?立即閱讀〈頭暈不簡單,該看哪一科?〉
耳石脫落治療方式總整理
耳石脫落雖能不藥而癒,但透過耳石復位法可加速幫助耳石復位,服用藥物也有助於緩解眩暈症狀。耳石脫落的復位手法、治療方法如下。
耳石復位手法怎麼進行?簡易6步驟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林佩璇醫師指出,可藉由耳石復位法(Epley Manuver))來治療耳石脫落,讓耳石從半規管滾回到橢圓囊。
耳石脫落吃藥有用嗎?
耳石脫落發作後,可請醫師開立藥物改善眩暈症狀。但藥物僅能改善不適症狀,無法根治。
暈眩症發作怎麼辦?5招可舒緩。立即閱讀〈暈眩症症狀和頭暈不同?暈眩症看哪科?5招舒緩暈眩症〉
耳石脫落可以預防嗎?改善方法一次看
耳石脫落哪些情況容易復發?耳石復位後日常注意事項
如果想避免耳石脫落復發,陳姵琪建議平時可多做「眼球復健運動」,讓眼球看上看下、看右看左、看近看遠,搭配緩慢轉動頭部,左轉、右轉,並慢慢抬頭、低頭,輪流進行20次,來改善耳石脫落症狀,減少復發。
為了避免耳石脫落反覆復發,高雄榮總耳鼻喉科頭頸部暈眩特別門診及陳姵琪提醒,患者平時應多加注意以下事項:
- 慢慢轉動頭部:平常應避免迅速轉動頭部,或大幅度甩動頭部。
- 減少抬頭、低頭、彎腰:減少彎腰穿鞋、抬頭拿高處物品、低頭等情況。
- 緩慢躺下:避免在美容院洗頭或看牙醫躺下時,過快躺下。
- 緩慢起身:起床速度應緩慢,並先坐在床沿片刻後,再站起來。
- 避免自行騎車、駕車:耳石脫落會導致突如其來的眩暈,容易引發危險。
- 小心行走,避免跌倒:跌倒有可能導致耳石脫落。
耳石脫落怎麼睡?建議睡姿
睡眠姿勢正確,也有助於預防耳石脫落。陳姵琪指出,耳石脫落的患者睡覺時可參考以下策略。
- 睡覺時墊高頭部:平時可用上兩個枕頭墊高頭部睡。
- 避免偏向患側:如果採取側睡,建議朝向健康側的方向側睡,避免引起眩暈。
- 定期換邊側睡:長期朝向同一邊側睡,會造成耳石囤積。
想預防眩暈發生,該怎麼做?立即閱讀〈眩暈可能是中風前兆!3系統揪元凶,做2件事預防發作〉
耳石脫落可以運動嗎?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科主治醫師王文弘建議,接受過治療或是耳石復位術2周後、暈眩、不平衡的感覺消失後,再慢慢開始運動。
運動也要注意,不要太劇烈或是要急速跑跳的運動,以免耳石再度脫落。此外,楊宗翰表示,耳石脫落患者可盡量避免較多扭轉、倒立等動作的運動,如瑜珈。
耳石脫落常見問題解答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葉大偉表示,即使不治療耳石脫落, 飄浮在內淋巴液的耳石通常會在3~6個月內自行溶解。
參考資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楊宗翰、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蕭安穗、高雄榮總耳鼻喉科頭頸部暈眩特別門診、彰化基督教醫院遠距健康諮詢中心、台大醫院耳鼻喉科林佩璇醫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葉大偉、彰化基督教醫院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陳姵琪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留言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ME5TW/
◆ME5實體門市◆
店家資訊:https://reurl.cc/QEqzE0
轉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