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累、腦霧?原來是慢性疲勞作祟,5招修復腸道菌、找回元氣!

慢性疲勞和腸道菌失衡有關。
瀏覽數 10,403
 

總是累、腦霧?原來是慢性疲勞作祟,5招修復腸道菌、找回元氣!

 

每天醒來像沒睡、動一動就累,到底是怎麼了?這不一定是壓力大或你不夠堅強,而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在作怪,而且還和腸道菌失衡有關。5個關鍵行動,幫助我們走出疲憊。


 

我們都會累,但有一種累,不是睡飽就會好,也不是放假就能解決。像是早上醒來,明明沒熬夜、沒過勞,卻覺得全身被掏空,頭腦像是塞了棉花,導致工作中常常恍神,連做個家事、走個路、聊個天,都令人心跳加速、疲憊不堪。

這種一動就累、全身像是沒電的狀態,很多人以為是自己太懶或太敏感,但真相可能是身體真的出了問題。

其實,這不是少數人的困擾,

真正讓人卡住的,是我們往往不了解這個疾病是怎麼來的,也就無法找到改變的出口。唯有理解它,我們才有機會走出疲憊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沒病卻總覺得累?立即閱讀〈老是覺得累、腸胃怪?6大壞習慣會讓身體慢性發炎,醫學也難察覺〉,學會讀懂身體的小聲求救。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相關的症候群。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s

隱形生理風暴,血液研究揭祕

2025年一篇刊登在知名分子醫學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的重大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關鍵線索。

研究團隊分析來自英國與美國超過14萬人的血液資料,找到511項與慢性疲勞症候群顯著相關的生物標記。而這些血液變化,像一整個系統在慢性失控,例如:

  • 發炎指數全面升高:代表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過度反應狀態。
  • 肝功能異常、脂質代謝失衡:例如三酸甘油脂升高、HDL變少,暗示代謝中心也出了問題。
  • 抗氧化酵素升高:代表自由基過多、細胞受到慢性壓力。
  • 腸道黏膜變弱:讓細菌毒素有機可乘,引發全身發炎。

研究團隊甚至特別排除「只是因為少運動」的可能性,發現這些變化是疾病本身造成的,不是懶惰、也不是心理作用。換言之,不是你的身體沒在努力,而是早已經在超負荷運轉。

腸道菌崩壞,讓疲勞一波波襲來

而我們也愈來愈知道,腸道不是只有掌管消化,也是我們的免疫指揮中心與神經調節器。2025年另一篇刊登於醫學期刊《轉譯醫學》(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腸道菌相與一般人大不相同,包括:

  • 好菌大量減少:像是雙歧桿菌和產丁酸菌不見了。
  • 壞菌異常增生:像是腸桿菌科細菌(Enterobacteriaceae)與緩慢愛格士氏菌(Eggerthella lenta)佔滿腸道。
  • 腸道屏障變薄:出現「腸漏」現象,毒素跑進血液,讓身體長期陷入低度發炎狀態。

這些變化也會影響大腦與自律神經,使得病人常出現「腦霧」、頭暈、焦慮、情緒起伏不穩等問題。

如何緩解腦霧?立即閱讀〈摸臉和脖子就能大腦排毒?每天5分鐘,緩解腦霧新解方〉,幫你恢復清明思緒!

走出疲勞困境,這5件事先做起

雖然我們已經認清,慢性疲勞是一種生理問題,但這並不代表只能無奈接受。了解「它是怎麼來的」,正是找出改變方法、走出疲憊的起點。以下5個關鍵行動,我們可以試著開始做起:

1.修復腸道菌相

每天1杯無糖優格,搭配高纖飲食、補充益生元(如洋蔥、大蒜、洋車前子殼)或益生菌,讓好菌重建。

每天1杯無糖優格,搭配高纖飲食、補充益生元或益生菌,修復腸道菌相。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s

2.降低慢性發炎

避免高糖高油與加工食品,選擇地中海飲食、攝取足夠Omega3(如亞麻仁籽、深海魚)、多色蔬果來抗發炎。

3.優化睡眠節律

避免熬夜、睡前少看藍光,並適時補充褪黑激素或鎂,能幫助大腦與腸道同步進入修復模式。

4.補充能量因子

補充身體經常缺乏的輔酶Q10、NADH、維生素D與鋅,能幫助細胞對抗自由基,恢復基本能量。

5.溫和啟動身體

避免一開始就激烈運動,而是從伸展、簡單拉筋開始做適當活動,才能依照身體能接受的節奏逐步進行,讓身體慢慢啟動。

理解累的來源,學會溫柔照顧自己

慢性疲勞不是「沒事找事」,而是身體對系統性失衡的一種求救訊號。當我們不再把它當作心理問題、不再要求自己「再撐一下」,而是願意回頭傾聽身體的每一個變化,我們才有機會從根本開始修復。

了解,是改變的第一步。願我們都能從這份理解開始,給身體一個喘息與修復的機會。不再責怪自己,而是開始學會溫柔地照顧自己。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留言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ME5TW/

◆ME5實體門市◆
店家資訊:https://reurl.cc/QEqzE0

轉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6211

文章分類
腦霧 慢性疲勞 腸道菌 新陳代謝 捐血 紅血球 耳石脫落 短暫性眩暈 前庭神經炎 梅尼爾氏症相似 中醫 甜癮體質 老想吃甜 老得慢 活更久 中年 肝硬化 喝酒 傷肝 耳朵痛 耳鼻喉科 蟑螂入侵 夏天 夏季憂鬱 曬黑 心情變糟糕 師大 抽血換學分 人體研究 鼻竇炎 嗅覺喪失 鼻過敏 健康管理 腰瘦有感 呼吸都會胖 減重 喝水 脫水 三伏貼 三伏天 冬病夏治 節食 犧牲健康 代謝 發慢性發炎 Omega3 Omega6 Omega9 憂鬱症 療癒食物 柑橘 養肝 清肝火 解頭痛 按摩 焦慮不安 徹夜難眠 養肝舒眠茶 洗碗 擺脫煩惱 諾羅 上廁所滑手機 感染 搞定超級細菌 細菌 薑黃素 薑黃 茄紅素 大腦健康 早晚溫差大 健康殺手 自來水 飲水迷思 瘦瘦針製造機 不必打針也能瘦 三大連動部位 肩胛骨 髖關節 骨盆 脊椎 咖啡 黃金杯數 指甲健康 指甲凹凸不平 糖尿病 代謝異常 肝病 異常警訊 謝異常症候群 B型肝炎 高血壓 肥胖 隱形危機 養生 黑色食材 好體質 深色食物 身體健康 均衡飲食 守護健康 腦中風 中風 缺血性 出血性 腦溢血 預防 高危險群 低渣飲食 菜單推薦 飲食 腸道健康 飲品 禁忌 咖啡因 菊花茶 調節免疫系統 菊花茶禁忌? 清涼解熱 鎮靜安神 刺青 淋巴瘤 癌症 血糖高 飲食禁忌 血糖高症狀 說話變慢 忘詞 失智 腦退化 語速變慢 戶外運動 快速消除運動疲勞 保持身心動態平衡 吸氣5秒吐氣5秒 健康 抗氧化 護心 外食 超商族 減脂飲食 減肥菜單 基礎代謝率 室內污染源 髒空氣 頭暈 皮膚紅腫 嘔吐 中毒 久坐久站 上班族 解痛自救妙招 腰痠背痛 肩頸痠痛 心肌梗塞 猝死 持續低溫 血管狹窄 小心壞膽固醇 天氣驟冷 蘋果病 傳染性紅斑 B19病毒 日本 飛沫 接觸傳染 口罩 長者 防詐騙 可疑來電 匯款 退休金 運動 燃脂 增強免疫力 體重 鼻塞 睡覺 穴道 超商麵包 發霉 過期 謠言 營養 食品 地瓜 番薯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