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不是想捐就能捐!5大QA看仔細

瀏覽數 787,302
 

捐血,不是想捐就能捐!5大QA看仔細

 

衛福部食藥署昨(2日)公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19年來首度放寬體重及年齡條件,捐血人年齡下修至16歲,65歲以上則應有2年內捐血紀錄、70歲以上取得醫師同意即可捐血。此外,未來不分性別,體重達45公斤以上者,即可捐全血。哪些情況下不適合捐血?


 

捐血能預防疾病?想捐就可以捐血?老了就不能捐血?關於捐血與健康的5大疑問,一次解釋清楚。

Q1 捐血能促進新陳代謝,是真的嗎?

嚴格來說,應該說捐血可以促進紅血球的新陳代謝。

台北捐血中心專職醫師謝輝和說,人體的紅血球本來就會經歷新生➝成熟➝衰老➝凋零的自然歷程,一般生命週期為120天。而研究發現,捐血後,因為骨髓幹細胞被短暫地刺激,加速造血,人體平均34天可以把捐出的血補滿(一般而言是20~60天內);因捐出的血不分新舊,但補滿的全是新生的紅血球,「年輕紅血球占全血的比例就會增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范豪益說明,年輕紅血球因為流速較快、不黏稠、細胞膜較平整,對血管內皮較友善,不易造成損傷。

一項芬蘭的研究也觀察到,在42~60歲受試者中,每年至少捐血一次的民眾,心臟病發機率較沒捐血的降低了88%。其他研究則指出,不僅是心臟病,像是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固定捐血習慣的民眾,發生機率似乎也較沒有捐血的來得低。

Q2 如果說年輕的紅血球攜氧能力好,常捐血的人精神會比較好嗎?

以血氧飽和度來看,倒是不會。

曾有調查發現,約30%民眾自述捐血後精神變好,但謝輝和解釋,年輕紅血球攜氧能力確實較好,但從現有的研究來看,捐血後,血液倒是沒有因為新生紅血球占比高,總體的血氧飽和度就增加。

Q3 捐血有助預防疾病跟抗癌?

有些根據。

研究發現,罹患糖尿病風險較高的民眾,血液中的鐵蛋白含量會高於平均值。但一些個案研究報告觀察到,因500cc的全血內含約250毫克的鐵,捐完血後,可降低鐵蛋白含量,進而刺激胰島素的敏感度和分泌速度,加強細胞對葡萄糖的使用度,可能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此外,刊登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JCNI)》中的研究指出,捐血甚至可能有助降低癌症風險及癌症死亡率。研究人員解釋,這是因為紅血球衰老凋零後,細胞中的鐵釋放出來,會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已被認可會增加癌症及老化的風險。研究追蹤兩組受試者達4.5年,一年捐兩次血的族群,較另一群沒有捐血的族群,血液中鐵含量較少,癌症與死亡風險也較低。

Q4 老人不能捐血,是因為血液比較不健康嗎?

事實上,老年人的紅血球、血小板的功能並沒有比年輕人差,限制長者捐血的考量主要是怕對捐血者身體造成負擔。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解釋,捐完血後,血紅素濃度會降低1~2gm/100cc,長者因生理機能逐漸退化,新陳代謝減慢,造血機制可能變差,心臟功能也不若年輕人好,一旦捐血,血氧飽和度些微驟降,怕對心肺造成負擔,「而且若心臟有冠狀動脈狹窄,或其他心臟異常,捐血者不自知,捐血後可能會有心肺衰竭的風險。」

此外,范豪益也補充,年長者常有三高等新陳代謝問題,像是高血脂,捐的血恐怕影響血品品質。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說明,現代人血脂偏高的狀況不少,並不限年長者;基金會分析了7萬名40歲以上捐血者,發現中壯年也有大約6.38%總膽固醇超過240mg/dL。「其實,高血脂不見得不能捐血,反而要注意捐血前不要大吃大喝,飲食過油,血液也會泛油。」

據統計,2017年全台熱血捐贈257萬多袋血品中,高達7萬餘袋,約2.77%的乳糜血無法使用。

Q5 這樣代表健康老人從此無法捐血?

黎蕾表示,65~70歲的長者,捐血前都會由醫生詳細面談,評估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捐血。台灣血液基金會提醒,一旦有心臟病、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就不建議捐。

不過,衛福部食藥署昨(2日)公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19年來首度放寬體重及年齡條件。65歲以上則應有2年內捐血紀錄、70歲以上取得醫師同意即可捐血。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留言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ME5TW/

◆ME5實體門市◆
店家資訊:https://reurl.cc/QEqzE0

轉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4342

文章分類
腦霧 慢性疲勞 腸道菌 新陳代謝 捐血 紅血球 耳石脫落 短暫性眩暈 前庭神經炎 梅尼爾氏症相似 中醫 甜癮體質 老想吃甜 老得慢 活更久 中年 肝硬化 喝酒 傷肝 耳朵痛 耳鼻喉科 蟑螂入侵 夏天 夏季憂鬱 曬黑 心情變糟糕 師大 抽血換學分 人體研究 鼻竇炎 嗅覺喪失 鼻過敏 健康管理 腰瘦有感 呼吸都會胖 減重 喝水 脫水 三伏貼 三伏天 冬病夏治 節食 犧牲健康 代謝 發慢性發炎 Omega3 Omega6 Omega9 憂鬱症 療癒食物 柑橘 養肝 清肝火 解頭痛 按摩 焦慮不安 徹夜難眠 養肝舒眠茶 洗碗 擺脫煩惱 諾羅 上廁所滑手機 感染 搞定超級細菌 細菌 薑黃素 薑黃 茄紅素 大腦健康 早晚溫差大 健康殺手 自來水 飲水迷思 瘦瘦針製造機 不必打針也能瘦 三大連動部位 肩胛骨 髖關節 骨盆 脊椎 咖啡 黃金杯數 指甲健康 指甲凹凸不平 糖尿病 代謝異常 肝病 異常警訊 謝異常症候群 B型肝炎 高血壓 肥胖 隱形危機 養生 黑色食材 好體質 深色食物 身體健康 均衡飲食 守護健康 腦中風 中風 缺血性 出血性 腦溢血 預防 高危險群 低渣飲食 菜單推薦 飲食 腸道健康 飲品 禁忌 咖啡因 菊花茶 調節免疫系統 菊花茶禁忌? 清涼解熱 鎮靜安神 刺青 淋巴瘤 癌症 血糖高 飲食禁忌 血糖高症狀 說話變慢 忘詞 失智 腦退化 語速變慢 戶外運動 快速消除運動疲勞 保持身心動態平衡 吸氣5秒吐氣5秒 健康 抗氧化 護心 外食 超商族 減脂飲食 減肥菜單 基礎代謝率 室內污染源 髒空氣 頭暈 皮膚紅腫 嘔吐 中毒 久坐久站 上班族 解痛自救妙招 腰痠背痛 肩頸痠痛 心肌梗塞 猝死 持續低溫 血管狹窄 小心壞膽固醇 天氣驟冷 蘋果病 傳染性紅斑 B19病毒 日本 飛沫 接觸傳染 口罩 長者 防詐騙 可疑來電 匯款 退休金 運動 燃脂 增強免疫力 體重 鼻塞 睡覺 穴道 超商麵包 發霉 過期 謠言 營養 食品 地瓜 番薯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