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腦中風可預防!立刻做4件事,守護大腦健康

9成腦中風可以預防,只要馬上採取4步驟:控壓、降糖、調脂、遠離肥胖,就能即刻守護大腦健康。
瀏覽數 14,216
 

9成腦中風可預防!立刻做4件事,守護大腦健康

 

每當天氣寒冷、日夜溫差大,「腦中風」便成了不容輕忽的問題。事實上,9成腦中風可以預防,只要馬上採取4步驟:控壓、降糖、調脂、遠離肥胖,就能即刻守護大腦健康。

 

根據最新健保統計,台灣1年有超過43萬人因為腦血管疾病就醫,2023年共奪走1萬2,000多人性命,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名。

世界中風組織(WSO)更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1,200萬人中風,每4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至少會中風1次,比例相當高。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盤點歷年受檢者的數據後發現,整體的腦中風檢出比率雖然沒有明顯上升,但男性比率始終高於女性。另外,各年齡層間也有顯著的差異,大致來說,年紀愈大,中風風險也就會隨之上升。

15年來腦中風盛行率未明顯變化,大致上盛行率隨著年紀節節上升。資料來源 /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整理 / 陳俊辰

辨清腦中風2類型:缺血性、出血性

腦中風粗分成2種,一種是腦中血管阻塞的「缺血性腦中風」,這種佔最大宗;另一種是血管破裂導致的「出血性腦中風」,也就是俗稱的腦溢血。

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包括腦血管本身發生粥狀硬化,血管壁變厚,管腔愈來愈窄,終至完全阻塞;或者是有血塊順著血液沖來,堵住血管使血流中斷,造成腦細胞缺血壞死。

出血性腦中風則原因不同,大多數病人是因長期的高血壓,使腦部動脈血管發生病變,最後破裂出血,這種情況又稱「高血壓性腦中風」。另有部分患者是因先天性的血管病變,例如腦部動靜脈畸形、腦動脈血管瘤或凝血功能異常,也可能導致腦部自發性出血。

不論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都會導致下游腦組織缺氧受創,進而按照損傷的腦區域不同,產生各式各樣症狀。例如:受傷腦區若掌管身體動作,病患可能步伐不穩、肢體癱瘓。如果是語言區受損,病人可能說話字句破碎,或者難以理解對方語意。

不論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都會導致下游腦組織缺氧受創,產生各式各樣症狀。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腦中風8大風險因子勿輕忽,9成皆可預防

發生腦中風的風險隨著年齡上升,推測與生活中的致病因素會隨著時間不斷累加有關。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總結中風的8大風險因子,如果有3項以上,就屬於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檢測自己的健康數據以防範未來風險。這些因子包括:

  1. 高血壓
  2. 膽固醇過高
  3. 糖尿病
  4. 吸菸
  5. 體重過重
  6. 運動量不足
  7. 心房顫動
  8. 有腦中風家族史

前4項風險因子,可能直接損害血管,而體重過重、運動量不足也會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第7項風險因子「心房顫動」聽來比較陌生,它是一種心臟異常狀態,可以簡單理解成心房各區域的不規則搏動,會造成部分血液未被順利打出,這些滯留的血液容易凝集產生血塊,沖出心臟就變成血栓。因此,心房顫動的患者除了追蹤和接受治療,也需特別留意減少其他風險因子。

保持適當體重、遠離肥胖,也能有效預防腦中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4大預防策略,讓血管保持強韌有彈性

腦中風和血壓、血脂、血糖的三高問題密不可分,想預防中風,4件事立刻可以開始做:

1.穩定血壓:定時量測、飲食控鹽

具體做法包括定時量血壓、飲食減鹽、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重口味食物,以及保持情緒穩定。最重要的是,若經醫師診斷,已在服用降血壓藥物,千萬不要任意自行停藥。

2.控制血糖:避免宵夜、控製甜食攝取

控制血糖的方法包括日常飲食不過量、盡量別吃宵夜、減少零食和含糖飲料等,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前期或確診罹病,更需要透過飲食、運動、藥物等方式積極控制血糖。

3.調整血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將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如果檢查發現血脂異常,務必按照醫囑改變日常作息和按時服藥。

4.遠離肥胖:檢視BMI與腰圍

保持適當體重,理想狀況是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5~24之間,過瘦或過重都需要留意。尤其腰圍是一個重要指標,反映出體內脂肪堆積程度,建議男性腹圍應控制在90公分以下,而女性腹圍在80公分以下。

腦中風除了致命危險,引發的失能和後遺症更會把人生攪得一團亂,但只要當下從小處做起,就能大大減少未來危機。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留言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ME5TW/

◆ME5實體門市◆
店家資訊:https://reurl.cc/QEqzE0

轉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6112?utm_source=fb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health-02-19-dgt&fbclid=IwY2xjawIk7TpleHRuA2FlbQIxMAABHXX9RJQ1XIiauGVeaUNCoby5syAVOBpBrC2sN9rTF0rPB8KLKojSDmwwWA_aem_qZeWTyyJBhzc1AlKIfGykw

Categories
發慢性發炎 Omega3 Omega6 Omega9 憂鬱症 療癒食物 柑橘 養肝 清肝火 解頭痛 按摩 焦慮不安 徹夜難眠 養肝舒眠茶 洗碗 擺脫煩惱 諾羅 上廁所滑手機 感染 搞定超級細菌 細菌 薑黃素 薑黃 茄紅素 大腦健康 早晚溫差大 健康殺手 自來水 飲水迷思 瘦瘦針製造機 不必打針也能瘦 三大連動部位 肩胛骨 髖關節 骨盆 脊椎 咖啡 黃金杯數 指甲健康 指甲凹凸不平 糖尿病 代謝異常 肝病 異常警訊 謝異常症候群 B型肝炎 高血壓 肥胖 隱形危機 養生 黑色食材 好體質 深色食物 身體健康 均衡飲食 守護健康 腦中風 中風 缺血性 出血性 腦溢血 預防 高危險群 低渣飲食 菜單推薦 飲食 腸道健康 飲品 禁忌 咖啡因 菊花茶 調節免疫系統 菊花茶禁忌? 清涼解熱 鎮靜安神 刺青 淋巴瘤 癌症 血糖高 飲食禁忌 血糖高症狀 說話變慢 忘詞 失智 腦退化 語速變慢 戶外運動 快速消除運動疲勞 保持身心動態平衡 吸氣5秒吐氣5秒 健康 抗氧化 護心 外食 超商族 減脂飲食 減肥菜單 基礎代謝率 室內污染源 髒空氣 頭暈 皮膚紅腫 嘔吐 中毒 久坐久站 上班族 解痛自救妙招 腰痠背痛 肩頸痠痛 心肌梗塞 猝死 持續低溫 血管狹窄 小心壞膽固醇 天氣驟冷 蘋果病 傳染性紅斑 B19病毒 日本 飛沫 接觸傳染 口罩 長者 防詐騙 可疑來電 匯款 退休金 運動 燃脂 增強免疫力 新陳代謝 體重 鼻塞 中醫 睡覺 穴道 超商麵包 發霉 過期 謠言 營養 食品 地瓜 番薯
Added to Cart
Shopping Cart Updated
Network error, please try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