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說話變慢、忘詞,哪個才是失智警報?多做一件事防腦退化

瀏覽數 32,738
 

新研究:說話變慢、忘詞,哪個才是失智警報?多做一件事防腦退化

 

年紀愈大,說話愈容易忘詞,許多人認為這是認知能力下降的前兆,加拿大最新研究卻推翻這個想法:「說話忘詞」是正常老化現象,「語速變慢」才更是失智警報。

收藏 分享

與朋友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停頓,想不起來「正確的用詞」是什麼?這樣的「忘詞」現象,被許多人認為是失智前兆。然而,一則最新研究卻推翻這項認知──比起說話忘詞,「講話語速變慢」是更精準的失智指標。

專長高齡研究的加拿大多倫多灣巒醫院(Baycrest)與多倫多大學共同研究,針對125名年齡介於18~90歲受試者,進行3種不同項目的評估,包括:圖片識別、圖片描述、以及認知能力評估。

在「圖片識別」環節中,受試者會一面看著圖片、回答關於圖片的問題,一面聽見耳機中播放著干擾性詞語。研究人員想透過打斷受試者思考,評估他們是否能維持資訊處理能力、精準辨識圖片內容。而「圖片描述」環節則請受試者描述自己看到的2張複雜圖片,再運用人工智慧軟體,針對受試者語速、停頓思考的程度,進行語言表現分析。

最後,研究再針對每個受試者進行大腦的「執行功能」評估。執行功能是了解大腦退化程度、失智風險的重要指標,一個人的專注程度、避免分心的能力、以及處理衝突性訊息的能力,都會影響到執行功能。

圖片來源 / photoAC

「忘詞停頓」不代表失智,屬於正常退化

不意外的是,許多面向的語言能力都會隨年齡增長衰退。比如說話時停頓忘詞、思考該用哪個詞彙最合適,這種情況,在年紀愈大的人身上,愈需要更長時間找到合適的詞。

但研究卻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尋找正確詞彙的停頓次數、停頓時間,跟大腦的執行功能沒有顯著關係。換句話說,停頓多少次、停頓多久,無法代表失智的風險跟程度。

「說話忘詞代表可能失智」,這樣的理解可能有誤,因為時常停頓、忘詞只是老化的一種表現,卻不見得代表失智,認知能力也未必有下滑。對於那些常常說話忘詞、擔心自己失智,但是說話速度依然正常的人,或許可以寬心一些。

還有一個類似的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 syndrome),也就是明知要說什麼、卻說不出口,這在過去的研究中也發現,跟失智症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專家:及早發現失智,「說話語速」應納臨床評估

相對而言,研究發現,一個人整體說話的語速愈慢,大腦的執行功能就愈差,失智風險也愈高。「語速變慢」比起忘詞,反而是認知能力下滑、失智更重要的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平時講話語速的改變,可能反映出大腦出現變化。」研究主筆、灣巒醫院加拿大干預性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主任梅爾澤(Jed Meltzer)說:「說話語速應該作為標準認知評估的一環,幫助醫師在臨床上及早發現認知能力下降、協助熟齡族維持腦部健康。」

除了在臨床上納為評估指標,科學家也認為,這項針對「說話語速」的發現,或可用於開發特定的偵測儀器,及早掌握患者的腦健康,預防更嚴重的失智問題。

語言訓練防失智?專家:多強迫自己說外語

儘管該研究發現語速跟失智有關,但科學家也提醒,還無法證明「訓練自己講話更快」可以預防失智。目前大部分專家都同意的防失智方法之一,是經常使用外語。

巴黎布羅卡醫院(Broca Hospital)雙語及腦部健康研究專家維爾(Caitlin Ware)指出,學習外語的年齡,似乎不如「使用外語的頻繁程度」重要。重點不是幾歲學了外語、或學習幾種外語,而是生活中是否常常使用、轉換多語言。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多語言)對認知能力的益處,來自必須抑制你的母語。當你試圖要去想起外語中的正確詞彙,你的大腦就會被迫做這種訓練。」維爾說:「所以如果你很常使用外語,就會更常得到這樣的認知訓練。」

這個過程稱為認知抑制,專家推測,時常進行認知抑制,就能讓大腦對失智症引發的腦損傷更具韌性。當大腦韌性愈強,即使腦健康開始下降,也能維持正常運作更久一點。

澳洲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雙語專家、副教授安東尼奧(Mark Antoniou)告訴《紐約時報》:「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都會用到語言,所以具有雙語能力的大腦,是不間斷地在運作。」

安東尼奧特別強調,時常使用雙語、甚至多語言轉換,跟從事其他活動的效益不同,「比如彈奏樂器,就不是無時無刻都能運作認知促進機制,但使用語言卻可以。」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Neuro ScienceIndependentNew York TimesBerlitz

文章分類
發慢性發炎 Omega3 Omega6 Omega9 憂鬱症 療癒食物 柑橘 養肝 清肝火 解頭痛 按摩 焦慮不安 徹夜難眠 養肝舒眠茶 洗碗 擺脫煩惱 諾羅 上廁所滑手機 感染 搞定超級細菌 細菌 薑黃素 薑黃 茄紅素 大腦健康 早晚溫差大 健康殺手 自來水 飲水迷思 瘦瘦針製造機 不必打針也能瘦 三大連動部位 肩胛骨 髖關節 骨盆 脊椎 咖啡 黃金杯數 指甲健康 指甲凹凸不平 糖尿病 代謝異常 肝病 異常警訊 謝異常症候群 B型肝炎 高血壓 肥胖 隱形危機 養生 黑色食材 好體質 深色食物 身體健康 均衡飲食 守護健康 腦中風 中風 缺血性 出血性 腦溢血 預防 高危險群 低渣飲食 菜單推薦 飲食 腸道健康 飲品 禁忌 咖啡因 菊花茶 調節免疫系統 菊花茶禁忌? 清涼解熱 鎮靜安神 刺青 淋巴瘤 癌症 血糖高 飲食禁忌 血糖高症狀 說話變慢 忘詞 失智 腦退化 語速變慢 戶外運動 快速消除運動疲勞 保持身心動態平衡 吸氣5秒吐氣5秒 健康 抗氧化 護心 外食 超商族 減脂飲食 減肥菜單 基礎代謝率 室內污染源 髒空氣 頭暈 皮膚紅腫 嘔吐 中毒 久坐久站 上班族 解痛自救妙招 腰痠背痛 肩頸痠痛 心肌梗塞 猝死 持續低溫 血管狹窄 小心壞膽固醇 天氣驟冷 蘋果病 傳染性紅斑 B19病毒 日本 飛沫 接觸傳染 口罩 長者 防詐騙 可疑來電 匯款 退休金 運動 燃脂 增強免疫力 新陳代謝 體重 鼻塞 中醫 睡覺 穴道 超商麵包 發霉 過期 謠言 營養 食品 地瓜 番薯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