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遇到一名50歲大哥,他在工地工作,每天頂著烈日上班。有一段日子天氣很熱,氣溫飆破38℃,他會買能量飲料解渴,中午休息則是拿著紙板,找陰影處躺著。但工作半年後,他全身痠痛、異常疲憊,最後是因為尿液變成可樂色,嚇得跑來看診。
當時,這名大哥的體溫達38℃,抽血檢查發現,肌酸磷化酶(CPK)指數極高,確診是熱衰竭合併橫紋肌溶解症。我們趕快將他收治住院,並注射大量點滴緊急降溫,才幫助他脫離險境。
橫紋肌溶解怎麼辦?立即閱讀〈橫紋肌溶解怎麼辦?橫紋肌溶解6原因、治療方法全解析〉
夏天脫水4原因,你中了幾項?
身體會透過排汗來散熱,但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導致流失的水分,比攝取的水分多,就會造成脫水,使體內水分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尤其在炎炎夏日,脫水風險更高,主要與以下4個原因有關:
1.大量排汗
夏季氣溫高,身體會藉由排汗來降低體溫。排汗過程中,不僅會流失水分,還會流失鈉、鉀等電解質。如果只補充水分,沒有補充電解質,也可能影響身體的水分平衡。
2.冷氣房的「隱形」失水
怕熱怕曬的族群喜歡躲到室內,把冷氣開到最強,但乾燥的空調環境會加速皮膚和呼吸道的水分蒸發,讓人不知不覺流失水分。
3.活動量增加但飲水不足
每到夏天,戶外活動愛好者參與更多戶外活動。但運動量增加,水分消耗也會跟著提升,假如沒有適時補水,就很容易造成脫水。

4.冰涼飲料不一定能補水
許多人會選擇冰涼的含糖飲料、茶飲解渴,但飲料通常無法有效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和電解質,甚至可能會因高糖分加重口渴感。此外,茶飲、啤酒或咖啡都具有利尿作用,夏季飲用過量,反而會加速身體的水分流失。
如何補水才正確?學會8方法,不用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立即閱讀〈8個喝水的祕密 一次看懂什麼時間喝、怎麼喝最好〉
脫水症狀有哪些?掌握身體缺水警訊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脫水呢?症狀可依嚴重度分為:
- 輕度脫水:可能只會感到口渴、口乾舌燥。
- 中度脫水:可能出現尿量減少、尿液顏色變深、疲倦、頭暈頭痛、皮膚乾燥、肌肉痙攣等。
- 重度脫水:可能出現尿量極少或無尿、眼眶凹陷、心跳加速、血壓下降、意識不清,甚至昏迷、休克等風險。
缺水恐讓腎臟運作超吃力,小心3傷害發生
腎臟是身體的水分管家,調節水分本來就是腎臟的主要功能,當血液流至腎臟,會經過腎絲球以及腎小管後變成尿液。腎絲球就像一道濾網,能將一些毒素過濾後送至腎小管,而腎小管則會吸收大量水分,再分泌一些毒素至尿液中,最後形成終端的尿液!
然而,當我們的身體缺水時,腎臟會發生以下3種狀況:
1.腎絲球過濾率下降
當身體嚴重脫水時,血液也會減少,流進腎臟的血流自然也會下降。過濾的腎絲球接收到的水量變少,那濾網功能自然也會下降,清除體內廢物的效率降低,當代謝廢物累積,就會對身體產生毒害。
2.尿液變深、尿量變少
腎小管就像智能水庫管理員,當從腎絲球過濾出來的尿液不夠時,身體會通知腎小管回收多一點水分,使尿量變少、尿液顏色變深。
3.急性腎衰竭
短期脫水,腎絲球和腎小管都還可以調控,但若持續的時間再久一點,腎小管出現過勞的情形,就會慢慢喪失功能、讓身體的毒素逐漸累積,最終導致腎絲球缺血、喪失功能!
補水不是喝愈多愈好!養成這些飲水習慣降低腎臟負擔
一般成人每天建議飲水量為2,000~2,500毫升,會依據活動量、體重、環境溫度和身體狀況調整。最好判斷補水的時機,是觀察尿液的顏色,如果尿液呈淡黃色或無色,表示水分充足;如果顏色偏深,代表需要補充更多水分。
補水方式建議「少量多次」,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是身體已經發出缺水的警訊。建議每次喝水約200~300毫升,每隔1~2小時喝1次,可以讓身體充分吸收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造成腎臟負擔。
除了直接飲水,也可以從許多食物中獲取水分,像是夏季盛產的瓜果蔬菜,如西瓜、小黃瓜、冬瓜、番茄等,都含有豐富的水分和電解質,是很好的補水食物。
夏日吃水果也要看時機?立即閱讀〈炎夏吃水果祕訣:香蕉半根就好、晚上別吃西瓜〉

慢性腎臟病患補水怎麼拿捏?
每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病情、腎功能受損程度、是否合併其他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正在服用的藥物都不同,醫師會根據尿量、水腫程度、血壓、電解質數值、體重變化等,評估並給予精確的飲水建議。
一般而言,慢性腎臟病患者每日的飲水量(包括飲水和食物中的水分)應略多於或等於前一天的尿量,加上約500~700毫升的非顯性水分流失(如呼吸、皮膚蒸發等)。如果尿量明顯減少,則可能需要限水;如果尿量正常或偏多,則可以在醫師指導下適量補充。
儘管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限制飲水,但在炎熱的夏季或進行體力活動時,水分流失會增加,此時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微調飲水量,並注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減少不必要的水分流失。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腎臟健康的基石,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的水分平衡狀態,才能盡情享受夏日陽光,並保持腎臟健康!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留言唷!
FB:https://www.facebook.com/ME5TW/
◆ME5實體門市◆
店家資訊:https://reurl.cc/QEqzE0
轉於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6217